从财务自由向思想独立攀登——胶业风云人物翟海潮先生专访
作者:admin   日期:2017/10/12

编者按:翟海潮先生是中国胶粘剂行业的风云人物,24年前与3位同事一起创建了行业赫赫有名的北京天山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并于2015年实现财务自由,更了不起的是,在繁忙创业的同时他还发表了2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10部胶粘剂和管理方面的专著,在企业管理与学术研究上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17年9月26日,翟海潮先生应邀到《粘接》杂志社做客,就其创业历程、感悟以及胶业发展、人生规划等话题接受了《粘接》执行主编沈文斌先生的采访。

翟海潮先生(右)接受沈文斌主编(左)采访


沈文斌:翟总好!您是《粘接》编委,也是胶粘剂行业的风云人物,非常荣幸有这样的一个机会面对面的采访您,首先请您谈谈当初是怎么选择进入胶粘剂这个行业的,以及您充满传奇色彩的创业经历!

翟海潮:好的!

我1987年本科毕业于装甲兵工程学院车辆工程系机械工程专业,毕业时考入本院研究生,最初确定的研究课题是“超声振动车削陶瓷的研究”。因当时教研改革,我先到教研室工作两年后再读研,提前完成了超声振动车削的课题研究。1987年秋天,我的导师翁熙祥教授到吉林石化集团公司听了一个来自美国的新技术讲座“贝尔佐纳(Belzona)工业修补技术”,翁教授一直对粘接技术感兴趣,20世纪60年代曾与贺孝先教授(我国磷酸-氧化铜无机胶的发明人)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共同开展过无机胶粘剂粘接硬质合金切削刀具的研究。从吉林回来后,翁教授决定开展工业修补剂方面的研究,还买了许多环氧树脂放到了实验室。当时,我还闹过一个笑话,我的一个茶杯不小心掉到地上裂成了两半,我拿翁教授买的环氧树脂去粘接,结果两天还没干,我问翁教授怎么回事,翁教授笑得前仰后合,说:“傻小子,需要配固化剂才行!”当时,真是对胶粘剂和粘接知识一窍不通,这件事使我终生难忘。没想到半年后翁教授把我拉进了工业修补剂研究小组,阴差阳错,我于1988年5月进入了工业修补剂课题的研究,从此我与胶粘剂结下了不解之缘。读研时课题改为“粘涂耐磨涂层及其机理研究”,1991年毕业于该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工学硕士学位,没想到自己搞了近30年的胶粘剂研究与管理工作。

1992年,我在装甲兵工程学院任讲师,编写了一本《粘接与表面粘涂技术》内部教材。一个偶然的机会,同事张凤华将这本内部教材介绍给化学工业出版社,该书于199312月出版了,当时我28岁,这对我简直是莫大的鼓舞,更坚定了我做一辈子胶粘剂的信心。

1993年底,正赶上当时的创业潮,于是我与3位同事决定下海创业,当时公司原想注册“天一”的名字,取意天下第一的意思,可惜注册重名了,后来注册更名为“天山”。

我在天山公司的工作生涯可以分为几个阶段:1994~2003年,我在公司任总工程师(CTO),负责研发、质量等基础管理;2004~2008年,我由技术转向管理与投资工作:成立中美合资公司LINKTITE、HYSTIC,自己担任法人代表和总经理,开拓了电子用胶市场;2008年以后,我作为北京天山新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战略委员会主任,负责公司的战略管理。2014年6月美国H.B.Fuller与北京天山签订并购协议,我因此获得了财务自由,今后主要致力于咨询与写作工作。


沈文斌:翟总,创业是一种华丽的冒险,1993年,您与同事一起放弃稳定安逸的高校讲师工作,毅然选择下海创业,当时是否有考虑创业的风险?还有,后来创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翟海潮:其实创业是机遇也是挑战,1993年底,我与3位同事一起创办了北京天山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当时正赶上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的第二波创业潮——知识分子“下海”。身为大学讲师,我当时不满足于28岁就看到60岁的工作情景,宁愿食不果腹也要选择充满不确定性的创业生活。当时“下海”意味着打破“铁饭碗”,意味着“破釜沉舟”,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冒险精神。

当时也没想着有多少风险,也没想过成不成,就是想创业所以就去做了,但确实不同时期碰到了不同的难题要解决:比如公司创办初期,什么都得干,产品研发、原材料采购、生产搅拌、发货、技术服务、举办讲座、跑客户,特别是刚开始没有市场,我们4个人都需要跑客户;等到客户问题努力解决了,产品销售上来了,产品需求量急速增长,这样又需要适合的人才,我们就开始广纳人才;再到后来公司发展一定阶段后,靠我们几个人公司运作效率低,需要专业化的管理,人力资源体系建立非常重要,需要对公司设置各个细化、专业的部门,比如顾问式销售、技术课题组等,还需要设置合理的考核机制。就这样不断的出现问题,然后不断地解决问题,这样才促使公司一步步的往前发展。


沈文斌: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现在中国大地正在掀起一股新的创业热潮。您有成功创业的经验,也出版过关于创业的书籍,请您对正准备创业或已经开始创业的年轻人,给予一些建议。

翟海潮:我觉得想创业非常好,但不能盲目,需要把握好的时机和进行相关准备。以下几方面对创业格外重要,需要考虑清楚:

1、创业动机和初心很重要,一定要是真正的想创业,想干一番事业,而不是为了简单的养家糊口。

2、是否适合创业:创业要有冒险精神,能耐得住寂寞,能牺牲自己的时间去全身心的投入。

3、创业方向和项目非常重要。不能想创业了,却还没有选择好项目。选择一个好的创业方向和项目是创业成功的前提条件。

4、设计好商业模式,即靠什么盈利。

5、选择好合伙人。合伙人股份配置上,不能平均,一定要有核心控股者;再就是合伙人在优势和资源方面最好能互补。


沈文斌:翟总,您在办企业同时还发表了20多篇学术论文和7本学术专著,同时在企业管理和学术研究上取得不菲的成就,这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充沛的精力、智力和坚韧的意志力,您能跟我们分享下这方面的情况吗?

翟海潮:想要做好一件事除了需要充沛的精力、智力和坚韧的意志力,还需要对这个事情无限的热爱,这样才会花时间花精力去做,才能尽力去做到最好。

199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编写了一本内部教材《粘接与表面粘涂技术》,于1993年出版,很受欢迎,1997年还出了第二版,累计销售2万余册。28岁就出版了自己专著,这对我简直是莫大的鼓舞,对我以后不断写书有着重大的影响。

我本身就是科研出生,我创业工作生涯的前10年主要就是负责研发、质量等基础管理,我写技术方面的书籍也主要集中在这十年,一方面我本人就对胶粘剂科研和学术无限热爱,另外一方面我想着只有我自己对科研精通了才能带好研发团队,把科研工作做好。我从不把时间花在打麻将、玩游戏和看连续剧等比较耗时间的活动上,而是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胶粘剂资料的阅读和胶粘剂的科研工作上,同时我不断的把自己研发工作进行总结。后来又接到出版社多次约稿,于是我又陆续的出版了《实用胶黏剂配方手册》、《胶黏剂妙用》、《实用胶黏剂配方与生产技术》、《工程胶黏剂及其应用》等7部胶粘剂和粘接技术专著,这些专著基本上都是我对自己科研工作的总结,反过来又推进了我所从事的科研工作,直到2004年我从研发管理转为做电子市场。


沈文斌:30年的胶粘剂事业生涯,给您最深的感悟和心得是什么?

翟海潮:保持创新,紧跟市场走,这样才能赢得好的发展,这是我最深刻的感悟。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发展赶上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很快成为了制造大国,各个行业对胶粘剂的需求拉动了胶粘剂的发展。我们天山就是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跟着行业、市场走,才有了后来一步步的发展壮大。刚开始我们做工业修补剂,后来扩大到汽车、机械等装配市场,2002年又进入光伏行业,后来又适应市场需求进入电子胶市场,皆是因为市场导向、不断创新的结果。


沈文斌:从您30年的胶粘剂行业工作经验来看,您觉得胶粘剂行业现在正处于什么阶段?未来发展方向和前景如何?未来胶粘剂行业的发展重点有哪些?

翟海潮:当前,中国胶粘剂行业发展进入换挡期,从过去的高速发展,转为现在中速稳定增长阶段。现在很多企业出现产品过剩,价格竞争激烈,企业发展由机会性增长转为战略性增长。

但我依旧看好中国的胶粘剂市场,我认为胶粘剂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将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节能环保,未来对胶粘剂产品在节能和环保上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热熔胶、水性胶等环保胶粘剂发展前景看好。2、智能化产品的兴起给胶粘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新能源(光伏、风能、动力电池等)等新兴产业用胶市场依旧充满机会,还有电子胶市场也是有待中国胶企加力开拓的市场。3、兼并重组会越来越多,企业专业化和集中化将成为趋势,主要是因为:(1)企业越做越困难,价格越来越低,赚不到钱所以选择卖了;(2)很多胶企处于新老交替阶段,找不到合适的接班人很可能会选择出售;(3)大的上市公司、外企以及专业性强的小公司有扩张的需求或资金,会不断的寻找收购对象。


沈文斌:问您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2014年天山公司被富乐收购,整个胶粘剂行业为之震动。当时天山作为中国胶粘剂行业屈指可数的优秀企业,被行业视为民族品牌的代表,而且您和其他几位创业的同事这么多年经营肯定也有了很深的感情,怎么会选择让富乐收购呢?

翟海潮:其实天山就像我们自己的孩子一样,卖肯定舍不得的。之所以最终选择卖了主要有如下原因:1、我们最早的想法是上市,我们也在积极准备上市,2011年是我们天山业绩最好的一年,销售7个多亿,净利润1.5亿,在因环评问题耽误了1年多之后,终于报上了创业板,并且通过了证监会两次审核和意见反馈,正准备上会之时,因欧美对中国光伏行业反倾销、反补贴“双反调查”导致2012年公司业绩下滑”,因此公司决定从创业板撤回,准备修改资料后再报中小板。准备报材料期间,许多国内外大公司找天山谈合作上市或者收购,这时4个股东之间出现了分歧;2、4位合伙人艰苦创业、辛苦经营了20年的企业最终卖掉,主要原因是4位股东平均持股,治理结构存在问题。大家的经营理念差异越来越大,在公司重大经营和发展问题上很难达成一致。面对这种情况,4位合伙人都感觉很无奈。由于没有一个人能控制公司的局面,大家认为也许把“女儿”嫁人是最好的选择。通过这件事,我本人在不断反省,认为企业需要大股东,把企业做成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才能成为百年老店;3、许多企业上门谈合作,包括富乐,最终发现富乐公司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与我们公司最契合,这样才有了最终我们公司被富乐收购。

其实当时有多家外企想收购天山,之所以选择富乐是因为:1、双方战略契合,理念契合;2、富乐是战略投资,收购后天山仍可以独立运营,产品品牌依旧保存,不然被其他同行企业收购,可能天山产品品牌就没有了,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3、富乐拥有良好的管理模式,能给公司员工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关于并购,从2015年初交接到现在快三年了,双方融合的非常好。员工不仅待遇提高了,同时拥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天山公司实现了国际化,天山产品卖到了欧美市场,技术人员经常到国外学习和服务,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而富乐的很多产品也利用天山公司的销售渠道卖到了中国的工业市场,较好地实现了共赢。


翟海潮先生的部分著作

沈文斌:我们关注到您近期出版了好几本管理和励志方面的书籍,感觉到您在写书方面的动力和行动越来越强,这是否意味着您人生规划正在转型,通过写书,努力由“财务自由”的境界向“思想独立”的境界迈进?

翟海潮:35岁以前,命运好像老作弄人似的,我很偶然地来到了北京,很偶然地进入胶粘剂领域,很偶然地出版了第一本书,又很偶然地创了业……到2000年,世纪之交,人们都在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也在反思自己走过的路,想问我自己想干什么。当年,史蒂芬·柯维所著《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对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有一段话“当你离开这个世界,别人为你开追悼会时,你希望得到怎样的评价?”触动了我的灵魂,我开始思考这辈子到底想要什么?经过半年多的思考,我确定了自己人生的大目标:“我这一生只有一个愿望:财务与思想上的独立。”我为自己制定了ABC三步走的金字塔式人生规划:25~36岁专注于胶粘剂专业,成为行业知名人士;37~48岁转向管理和投资,实现财务上的自由;48岁以后重点放在咨询和写作上,用自己的思想影响别人,影响世界。

我把自己的目标文字放到记录本的首页,放到电脑的桌面,制成镜框放到办公室和家里的书桌上,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自己的大目标。还要求自己每年阅读50-60本书;每月写一篇3000字左右的文章。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5年的努力与坚持,我的目标正一步一步实现。经历了创业、公司发展、上市、并购等过程,2015年我获得了财务自由,同年,我出版了《创业者管理修炼:我这20年的奋斗感悟》一书,它是我20年创业与管理经历的感悟。50岁,孔子称为“知天命”之年。意思是到了50岁,一切都造就了,没有什么大变化了。但对于我来说,50岁则是新的开始,我将步入人生的崭新阶段——咨询与写作。《心想事成:如何成为成功、健康、幸福的人》一书的出版将是我重新开始的标志。


沈文斌:您个人的性格是什么样的?这些性格因素对您的创业、公司管理和生活有没有影响?

翟海潮:我个人是个善于思考的人,而且喜欢尝试新的东西,所以才有了对创业、写作多方面的一些尝试和后来的发展。另外,当时装甲兵工程学院五年的军校生活,对我人生影响至关重要,不仅给了我一个很好的身体,而且同时磨练了我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心理,对我来说受益特别大。这些保证了我后来面对创业、工作、生活中的种种磨砺时能够积极面对和解决。


沈文斌:最后请您简单谈谈未来人生的规划?

翟海潮:在胶粘剂行业30年了,对这个行业充满感情,我决心在自己余生之年力所能及地为胶粘剂行业做些贡献。目前我正在编写《胶粘剂行业那些事:从业30年所见所闻》,记录胶粘剂行业的发展历程、趣闻趣事以及老一辈开拓者对胶粘剂行业的贡献,该书计划于2018年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前不久,有一个国内知名的话剧导演主动联系我,让我将刚出版的《心想事成》改编成话剧,我也在考虑。未来,我会花一部分精力从事读书与写作工作,力争每年都写一本书,通过写作把自己的思考与感悟以及金钱之外的满足感与大家分享,用自己的思想影响他人,影响世界。

翟海潮先生

附翟海潮先生简介:

翟海潮,现任北京天山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该公司创始人之一,曾任大学讲师,德国Kaiserslautern大学访问学者。曾任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工程用胶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粘接学会副理事长,全国胶粘剂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粘接》、《中国胶粘剂》、《化学与黏合》杂志编委。

翟海潮先后在大学、胶粘剂企业从事胶粘剂研究、生产、应用工作近30年,研究领域涵盖工程胶粘剂所有领域。国内外发表论文2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出版《粘接与表面粘涂技术》(1993年)、《实用胶黏剂配方手册》(1997年)、《胶黏剂的妙用》(1997年)、《实用胶黏剂配方与生产技术》(2000年)、《工程胶黏剂》(2005年)、《创业者管理修炼》(2015年)、《工程胶黏剂及其应用》(2017年)、《心想事成》(2017年)等10部胶粘剂和管理方面的专著。2017年8月,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成立30周年,翟海潮获得了“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行业优秀人物”称号。

上一条: 这是第一个!    下一条: 莱恩科技:中国PUR热熔胶领域的隐形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