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3万吨年异构十三醇(TDN)装置项目
建设单位:巴斯夫一体化基地(广东)有限公司
项目性质:扩建
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6.8亿元,其中新建环保设施投资约5600万元
建设内容:项目占地面积11500㎡,新建一套异构十三醇装置,设计规模为3万吨/年,配套建设异十二烯卸车设施、异构十三醇装车臂,以及10kV变电站等辅助设施,废水、废气处理系统、废液焚烧、二次冷却水系统、供热、脱盐水系统、道路、管廊等公用设施均依托巴斯夫(广东)一体化项目现有工程。
巴斯夫在湛江新建的异构十三醇装置将进一步深化“上下游协同”战略,填补国内高端表面活性剂市场空白。这一项目不仅进一步深化了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的“上下游协同”战略,更聚焦于填补国内高端表面活性剂市场的空白,凸显了外资化工巨头在华发展的“精细化、本土化”转向。
异构十三醇虽小众,却在高端表面活性剂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作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重要原料,其“低泡沫、高乳化、易生物降解”的特性使得它在工业清洗、化妆品、农业植保、涂料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此项目的建设将为巴斯夫一体化基地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IS)装置提供关键原料,丰富下游产品结构,提升竞争力。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资源配置,巴斯夫将进一步巩固其在表面活性剂市场的领先地位。
异构十三醇是一种具有独特多支链结构的合成醇,其独特的多支链结构使其在各种应用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如低泡性、快速消泡、耐酸碱和耐腐蚀等。异构十三醇具有出色的表面活性和生物降解性,广泛应用于工业清洗剂、纺织处理剂、个人及家庭护理产品、涂料和油墨、化妆品、润滑油、抗氧剂以及紫外光固化材料等领域。
异构十三醇在水性涂料中常被称为“环保型表面活性剂核心原料”或“壬基酚替代品”,其衍生物(如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是水性涂料配方中关键的润湿剂、消泡剂和流平剂。
1. 核心功能定位
异构十三醇通过其支链结构(如Exxal C13)合成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显著降低涂料表面张力(低至28mN/m),提升对基材的润湿性,并减少施工缺陷(如针孔、橘皮)。
异构十三醇在水性涂料中占据什么作用与地位?
异构十三醇在水性涂料中具有重要作用,其独特的支链结构和环保特性使其成为提升涂料性能的关键原料之一。
1. 作为环保型表面活性剂原料
异构十三醇是生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的重要原料,可显著降低水性涂料的表面张力,提升润湿性和流平性,减少涂布过程中的针孔和橘皮现象。其衍生物在涂料中能实现快速消泡,优化施工效率。
2. 改善涂料性能的关键参数
溶解性与稳定性:异构十三醇易溶于水且耐酸碱,可增强涂料对颜填料的分散性,避免沉淀分层。
低温适应性:凝固点低于-50℃,适用于寒冷环境下的涂料配方,防止低温结块。
环保合规性:生物降解率超85%,符合欧盟REACH等标准,助力涂料行业绿色转型
市场趋势与替代潜力
随着环保政策趋严,异构十三醇正逐步替代传统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成为水性涂料中低毒、高效表面活性剂的首选。其需求预计年增6-8%,尤其在高端工业涂料领域增长显著
从巴斯夫在华的整体战略布局来看,湛江的3万吨异构十三醇项目并非孤立的行动,而是其“深耕中国市场、紧密贴近下游需求”战略的生动体现。 湛江项目是巴斯夫深耕中国市场的体现,拓展至精细化工领域,完善华南地区化工产业链布局。
巴斯夫此次对高端表面活性剂原料市场的加大投入,预计将引发国内市场的深刻变革。投产后,该项目有望改变国内高端异构十三醇过度依赖进口的现状,从而助力下游表面活性剂企业实现成本节约,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这一举措也可能激发国内本土化工企业加速高端异构醇及其衍生物的技术研发进程,推动行业摆脱“中低端竞争”的困境,逐步向“高端市场”迈进。